步知花木君整理申論從40分到70分必學技巧
2萬篇申論批改,10年申論學習、教學,幾乎是我30歲之前全部的“關鍵詞”。
10年來,我是申論的學習者,是申論老師,是步知公考的申論老師,是最平凡的花木君。
10年來,看慣了太多因方法不對而事倍功半的遺憾案例,也看到了太多所謂“名師”橫行天下。申論,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
今天,我想將自己對申論學習的所感、所悟、所得分享出來,希望對廣大伙伴略有幫助。
需要明確的是:這是個人學習、工作經驗的分享,不代表權威,可噴可交流!
我眼中的申論學習
01、申論備考別一開始就錯了
無論國考,還是省考,申論的普遍得分是35—55之間!
你會問:為嘛我越學越差?為嘛越努力分數越低?
其實:你的路錯了,一開始就錯了!
申論大作文一般40分,前面的幾道小題60分!我們可以推斷,成績在35—55分的你,前面小題總得分只有10—35分!
多么恐怖、殘忍的真相!所以,申論成敗的關鍵不是作文寫作,而是前面小題的得分—不能拿穩45分,及格乃至進面基本沒有希望!
花木君觀點:
作文是突破高分的途徑,而小題才是生命線!!
將70%甚至更多的精力用于小題的備考、學習,是基礎一般的我們突破申論的不二法門!
02、答題形式決定能否進面
有多少人距離面試只有3分以內的距離?
可是,小小的3分不僅注定了你失去了逆襲的機會,也提早宣布了公考失敗的結果!3分,乃至再加幾分真的有這么難嗎?
坦白的講:我們進入考場前,申論水平已經是既定的!人靠衣裝,申論作答靠“形式裝”試想:同樣一份答卷,卷面整潔、工整的得分會高,還是缺少規劃、勾勾畫畫的卷面高?!
我的觀點是:
(1)前面的小題有意識的用“先總,后分”的方式,并分條理呈現,讓閱卷老師掃一眼就能抓到你作答的重點、得分點。
(2)作文寫作觀點要明確、坦坦蕩蕩。一方面開篇時文章的核心觀點要表達的直接、客觀,不扭扭捏捏、模棱兩可;另一方面分論點概括的嚴謹、明確,保證文章的每個段落都有一個獨立的核心功能—比如第一段是引述議題、表達觀點,第二段是提出分論點并論證,最后一段是結尾、升華。
(3)端莊的書寫80%會贏得好感乃至加分。申論是人工閱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閱卷老師也不例外。當然,這是申論考試,不是書法比賽,不能無限的放大書寫對結果的影響,但平時就注意紙質書寫、保證卷面整潔,絕對有益無害!
花木君觀點:
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僅是一種態度和修養,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更是同一水平下能否進面的重要砝碼!
03、邏輯銜接詞是提分的神器
首先需要強調一下:邏輯銜接詞不等于“一二三四”這種簡單的羅列。
無論是小題還是大作文寫作,其主線都是邏輯,比如綜合分析題立足“論斷是什么”“論斷的分析和說明”“總結概述”幾個核心層次來作答,申論寫作圍繞核心觀點來加以論證、說明,這其實都是一種邏輯的表現形式。
幾個邏輯銜接詞實際上串聯的就是一篇申論文章的核心思路、架構,比如“花木體”文章的常用邏輯銜接詞:
第一段:...(背景)。然而...(引出文章的議題)。為此,我們需要...(表達文章的核心觀點)。
第二段...(分論點一)。...問題開始凸顯(分論點的緣由)。為此,需要...。同時,...促進...(措施、要求+效果)。
第三段:...(分論點二)。...現象突出(分論點的緣由)。為此,我們應...(措施、要求+效果)。
第四段:...(分論點三)。...凸顯了...(分論點的緣由)。對此,需要...,讓...(措施、要求+效果)。
第五段:...(概述)。...是...是...更是(聯系社會背景,深化文章的主題)...。
試想,當我們掌握了這種規律和技巧,并有適當的訓練、總結,在具體的考試時對材料、題目主題有了基本的認識,還會擔心無從下筆?還會要花上十分鐘乃至幾十分鐘的時間來思考文章的結構、層次嗎?
花木君觀點:
題型是申論考察的形式,而邏輯是考試命題、呈現作答內容、展現能力的靈魂。從很大意義上來講,申論的備考就是培養行政思維、提高邏輯分析能力。
04、申論寫作是思維+結構+表達
嗯哼,這個結論很大膽,和你在任何書上看到的觀點都不同,但就是這么任性,就是這么簡單。
所謂思維,只要記住兩句話:
1,把自己當做公務人員來做題、寫文章,不主觀、不抒情;
2,注重因果關系,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就分析什么問題,從哪些角度分析問題就針對性的從哪些角度來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要注意保證前后行文流暢,不自相矛盾。
至于文章的結構,我認為“一個核心論點,三個(兩個)分論點,五個(四個)段落”就可以。也許你會擔心是否“模式化”,但我想告訴你:如果連基本的文章結構、框架都沒有,那只能算流水賬!
OK,如果你實在想在文章結構上有所創新,適當的展示一下風采、個性,那請記住一句話:保證文章“核心論點明確,分論點清楚,論據圍繞論點展開”這一基本原則。
對于表達,不需要過于花哨,堅持“樸實、自然、客觀”就可以,平時可以通過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時評、新聞聯播等來積累專有詞匯、句式,培養語感。
花木君觀點:
要提高申論寫作能力,完全可以對其所要求的能力進行拆解提升,有意識的通過了解國家政策方針來培養自己的行政思維能力。
通過模仿、訓練來理清自己寫作時固有的文章結構,通過詞匯、句型、句式的積累和仿寫來提升文字表達能力。
05、表達能力提升
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和嫁接
都說見賢要思齊!
“思齊”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怎么去“見賢”?去哪里見?畢竟這個時代,出門左轉遇見“神棍”“忽悠”的可能性比遇見美女、猛男的概率還要大!
我的意見是“人民日報的時評文章”“伙伴們寫的比較好的文章”!
不要問為什么只有這兩處,就問問自己:有多少資料、多少書你真正的看過?!好東西、有用的東西就像討老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合自己的、能為你所用的才是真的好!
在具體的模仿練習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1,申論的主題會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大范疇(政治范疇的內容可不做刻意關注),所以平時的學習中可有意識的對文章、積累的素材進行分類。
2,學習時,不需要整篇文章都關注,也許是一個開頭,也許是一個結尾,也許僅僅只是一個排比句式,甚至只是幾個詞匯,請認真記下來。
我的態度是:沒有幾十頁這樣的筆記,那算不得認真學過申論!
3,結合記下的句式、詞匯進行仿寫、改寫,部分內容可直接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給個例子:
【原文】拯救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從文化安全意識著手,將民俗文化的傳承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將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中,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將民族文化的發揚融入生活、融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讓其在心與心、行與行中傳承。
【仿寫】預防和治理食品安全問題,要從食品安全意識著手,將食品安全問題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將食品安全注入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中,充分發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識別知識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將食品安全工作融入民眾的生活、融入社會經濟的建設中,將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堅持一兩個月后,如果你認為沒有進步,那只有一個原因:你真不夠用心!
花木君觀點:
申論的學習一如找對象,重要的不是遍地撒網,而應該是有策略、有方法、有堅持!
06、熱點從來無需拼死拼活積累
申論考試會立足熱點議題來展開,但務必注意,其關注的并不是熱點、議題本身,而是一種思路和邏輯—客觀的認識問題、辯證的(正反兩面)分析問題、有效的解決問題這一能力。
平時的備考中,你也許花費了很多時間記住了某一個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但考試的材料導向會和你的記憶一樣?相反,往往會讓你的作答偏離材料,讓你感覺無所適從、手心出汗、心煩意亂!這也是為什么存在“出考場的時候感覺良好,查分數的時候大失所望!”這一普遍現象
申論學習的方法、經驗有很多,但羅列太多就等于沒有經驗。作為應試,抓住了主要方向、基本宗旨,任何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花木君觀點:
申論是應試,重要的不是猜題,甚至不是“見多識廣”,而應該是在理解國家政策、方針的基礎上,能熟練的運用這種思維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而掌握并不斷提升這種能力,不僅能打通申論備考的“任督二脈”,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更是大有裨益!
關于在線備考的想法
從中政行測到中政申論,再到步知公考,我們立足網絡,做過題庫,做過申論批改,但最終回歸到了“學習核心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的研究與創新設計”上來,堅持在特色學習方法、核心知識內容的詮釋方面精耕細作。
這也是為什么我選擇做一名申論老師的重要原因,因為我認為知識及教學的質量永遠是衡量教師、教育機構好壞的唯一標準。在線教育的好壞、大數據的優勢等等暫且不談,我只談談我眼里什么才是好的在線教育模式。
1,學習氛圍是備考的靈魂
在線學習的痛點和難點是什么?無非以下幾點:
(1)孤獨導致的閉門造車;
(2)自制力差導致的拖延癥泛濫;
(3)網絡的虛擬、遙遠和無親近感,讓我們無法堅持;
(4)心理失衡導致的學習效率為0….
所以,我們逐步最終決定逐步放棄海量的非方案、vip用戶,而專注于為方案用戶、vip用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教學服務!
通過微信答疑、公眾號資源發布、老師社區答疑等方式讓老師和伙伴、伙伴和伙伴都成為真正的朋友,相互激勵、相互協助、相互競爭。
也許,我們只在網絡的那頭,走不到你的身邊,但我們決志走進你的心里,與你坦誠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學習評判的標準不是“名師”,而是方法和知識體系及實操性
孔子算不算古往今來最牛的老師之一?他弟子三千,出了多少賢人?
答:72!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否認好的老師會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但無限擴大乃至迷信所謂的“名師”(包括我本身),完全可以定性為“耍流氓”?
在互聯網時代,稍微用點心,資源的質量都不會太差。一次能提高成績的備考,最關鍵的不是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師,而應該是一套合理的學習流程、行之有效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而不是將希望完全寄托在某個“老師”“專家”“秘訣”的身上。
所以,我堅持認為:真正好的老師,可以是為人師表的長者,更可以是與我們平等交流、相互學習的伙伴,是可以加為“微信好友”,隨時聯系、吐露心聲的朋友!
花木君算不得“名師”,也不愿意成為“名師”,我只是一個申論的學習和研究者,一個對申論有屬于自己獨特見解的老大哥而已。
最后,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結論:
所以,花木君的課程都是圍繞這六點建議展開的,2.9萬人用申論70+親測科學、有效!
本文為步知花木君原創文章,任何公司、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權許可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