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材料閱讀把握關鍵詞
中國有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申論考試是通過對設定資料的閱讀,回答有關問題,考察應試者能力的一種考試形式。這也就是說申論考試材料為王。顧名思義,在考試中惟有具備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將材料讀得懂、讀得透,用得上。才能脫穎而出。那么在限定時間內如何更易把握材料,惟有小處著眼,把握關鍵詞的閱讀“規矩”才是提分的不二選擇。
一、提示答案要點的詞匯
提醒: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你真的會做基礎題型嗎?》。
申論當中最重要的四個要素:問題,原因,影響,對策。那么,我們在讀句子的時候,要找的重點大多數時候也應該是這四個要素, 怎么快速地鎖定它們的位置。
首先,比如說問題,什么是問題?不好的現象叫做問題,那么對于不好的現象,還有什么說法?比如說,缺少、缺乏、缺失,沒有,困難,滯后,瓶頸,困境,尷尬,這些詞出現一定是表示問題。
其次,再比如說,表示原因的詞,我們說,申論和生活不分家,中國人慣用的闡述原因的句式一般都是用特定的連接詞來引出原因,比如說,“因為天下雨,所以你沒來”這句話里,原因是天下雨,那么更顯而易見的是因為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含義,但它作為引出原因的連接詞,更容易被注意,而且更加準確,這樣的詞還有:由于,因,是……的因素,由……造成,由……導致,來自于、源于、自從……這都是在說原因,看見這些詞,就是表示原因。
再次,比如說影響,這里有一個常識:一般我們說影響的時候,是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如積極影響常見表述積極影響: 有助于、 推動了、完善了、提高了、促進了、釋放了、得到完善、不斷增強、顯著提高……。消極影響如不利于、損害了、阻礙了、降低了、危害了、制約了……
最后,我們來說對策,什么叫對策,簡單來說就是怎么辦、怎么做,有具體的做法,這叫對策。如動詞:建議、務必、必須、需、需要、應該、應、希望、呼吁、提出、采用、可以、以、運用……。如名詞前:……手段、途徑、方法、路徑、對策、良藥。
二、引導答案要點的詞匯
這類詞本身不是答案要點,卻引導著答案,往往該詞前后有可能有采分點。主要包括關聯詞和權威詞。
如表并列的關聯詞。提示前后都是答案要點,別丟分。如此外、與此同時、也、又、還、同樣、加之、另外、并且、以及、和……再如表遞進的關聯詞。提示前后有可能答案要點,尤其是強調后者。不但、不僅、不光、甚至、更、以至于、何況、況且……又如表轉折的關聯詞。即然并卵,強調其后的語言表達。但、但是、然而、而、可是、卻……
此外,還有表權威的詞匯。所謂權威,指的往往是比較高大上的專家學者、政策文件談到的觀點型內容,往往所談內容比較重要,需仔細把握。常見的表述如XX認為、指出、強調、顯示、要求、主張、說、:“”……
希望考生能夠靈活掌握上述關鍵詞閱讀之規矩,常念、看、記,真正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正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惟有掌握好閱讀方法,方能助推申論考試劈波斬浪、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