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文章結尾兩種常見方式
一說到寫文章,考生們就頭疼不已。不想寫、寫不出、寫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廣大考生,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也是考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大多數考生在想:如果能在考試之前就準備好一篇寫過的文章就好了,上了考場就不用那么糾結到底應該寫什么了。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地應對文章寫作,本期申論答題技巧給大家提供適應性較廣的模板,供大家參考。
提醒: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
一、引言結尾
模板:“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道路上,亦是如此。只有……,才能……,最終才能唱響……的“主題歌”。
舉一反三:以“優化產業結構,美化生態環境”為總論點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改善生態環境道路上,亦是如此。只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才能美化生態環境,最終才能唱響構建“兩型社會”的“主題歌”。
舉一反三:以“加強文化交流,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總論點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文化建設的道路上,亦是如此。只有加強文化交流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內涵,才能深化中華文化底蘊,最終才能唱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題歌”。
二、比喻結尾
模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猶如一股春風,滋潤著……這片“土壤”。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進程中,只有……,才能……,才能勾勒出……的美好藍圖。
舉一反三:以“優化產業結構,美化生態環境”為總論點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猶如一股春風,滋潤著生態環境這片“土壤”。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只有不斷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改善生態環境,才能書寫出“兩型社會”建設的優美華章。
舉一反三:以“加強文化交流,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總論點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化交流猶如一股春風,滋潤著中華文化這片“土壤”。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只有加強文化交流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內涵,才能深化中華文化底蘊,才能勾勒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優美華章。
當然,此處是給大家總結了名言和比喻的兩個類型。至于名言方面有時是可以進行替換的,考生在平時多積累幾個類似的名言警句(例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或者自己舉一反三總結幾個模板,那將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