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定型、約定俗成
應用文作為一種實用性文體,在國家及省級公務員考試中,考察概率幾乎已經達到100%。而應用文在語言上與其他文體相比較,要求更為特殊一些,除政府文體要求的嚴謹、沉穩、準確外,主要還表現出“樸實、沿習、多元、明確、簡練、生動”等特征。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語言文風更加讓考官耳目一新,符合政府文風要求呢?本期申論答題技巧給大家講解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沿習——文有定型、約定俗成。
提醒: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
一般來說任何文字文風的表達都是會遵循一個定律,那就是“文無定法”,但是也有例外情況,例如說寫作應用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那么寫應用文到底應當遵循的是什么原則呢?
這個原則叫“慣例”。慣例指的是應當符合相對穩定的格式、表述規定的內容、使用習慣的語言。而這一穩定的、規范的要求也是政府嚴謹的要求的體現。標題、開頭、結尾、轉折過渡采用習慣的用語。例如,表轉折的詞匯:表敬意謝意:敬禮、致以謝意、謹致謝忱;表時空環境:目前、當前、茲、茲有、收悉;表承轉用語:據此、為此、鑒此、總而言之;表命令用語:責成、著即、令、特命、令其;表告誡用語:毋違、切實執行,不得有誤、嚴格遵照迅即辦理、參照執行。整體行文邏輯也是如此,例如,公文中的“指示”是要求受文者干什么的,通常結構安排是:“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希望和要求”四段式。“請示”的正文為“請示起因、請示事項和請示結尾”三段,而且把“請示起因”確定為行文重點。法律文書結構一般為“斷——事——析”三段,即第一段寫根據事實得出訴訟請求和結論。第二段寫引起法律糾紛的事實,第三段寫以某種法律條文為依據,對所述事實進行透徹分析。
以上說明應用文的結構是相對穩定的。再如公文標題語95%以上運用“關于……”介賓短語;報告的結尾多用“特此報告”;復函的引語常用“……來函收悉”等等,不同的行文者沿習約定俗成的格式、內容和用語,有助于提高行文速度,也有利于受文者能理解透徹,提高辦事效率。
凡事要依據于題目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做到精準化作答,靈活化作答。當下國考中貫徹執行類考題的行文、考點更加靈活、生活化。所以個別題型還是要靈活應變,當然理論指導于實踐,才能見到實效。所以更需要各位考生勤加動手,才能練出一手好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