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論立意不求新奇差異
申論作文是考試中的難點,尤其是文章立意,一旦立意錯誤,就有可能讓文章被打入四類文,所以本期申論答題技巧主要要說的是申論文章立意的原則之一:要求準確,而不求新奇差異。
提醒: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
眾所周知,申論作文體裁一般為議論文,所以立意主要體現在文章的總論點上,只要總論點準確切題,符合要求,就代表文章沒有跑題,總論點包含兩個基本點,一是主題,即圍繞“何事”立論,一是方向,即向“何方”立意。舉個例子:
作答要求:請圍繞“誠信”立論,寫一篇議論文
其中“誠信”就是本篇文章主題,而是否誠信,即為觀點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圍繞誠信立論,可能的論點就有兩個:
其一:人無信不立(即支持誠信)
其二:居上位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信而已(這一觀點即從不必誠信的角度立論)
如果是高中作文,則以上兩個觀點均可,而且后者由于比較有新意,還有可能在閱卷中獲得閱卷人的青睞,不過在國考作文中則應該注意,只能選取觀點一,因為觀點一才符合國家加強誠信建設,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的政策大方向,選擇寫觀點二的則會被認為不理解國家政策,不理解材料傾向,很可能因為觀點不正確被打入另冊。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因此在作答時要自覺向政策、法規方向靠攏,所以在立意的時候也注意觀點要符合政策大背景和主流觀念,不能“非主流”。例如2016年國考市地真題,題干中明確說明“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識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行的滋養”,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作文大篇幅討論“好政策要符合群眾的期待”,明顯不符合材料傾向,在分數上會打折扣。
總之,申論文章在觀點角度,應該以求準為主,即符合題干和材料的大方向,符合政策大方向,而不要為了求新求異,而標新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