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類題目區分題目問數的技巧和方法
申論當中的提出對策題并非只是提出對策,其實具有迷惑性。根據《公務員考試大綱》中對“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闡釋可知,提出對策題并非只考查提出對策的能力,有時也會涉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從“提出對策”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道題就從“一問”順利進階為“兩問”。為了讓考生能夠清晰區分提出對策題中的一問和兩問,本期申論答題技巧為大家講解提出對策類題目區分題目問數的技巧和方法。
提醒: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你真的會做基礎題型嗎?》。
判斷提出對策題的問題關鍵在于抓準題干和要求的某些關鍵信息,不過要注意雙管齊下,保證萬無一失。
第一,抓題干對象。提出對策題的題干對象即這道題的對策、方案、方法等針對的問題。比如 “針對W市在進一步建設‘宜居城市’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建議”,那這道題的對象即“W市在進一步建設‘宜居城市’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判斷一道提出對策題問數的關鍵之一就是看提問對象是否明確。明確就是對象直接交代,不明確就是對象不清楚、需從材料提煉。比如2016年上半年四川省考試題,“就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業成功率提出建議”。這道題就明確交代了提出對策的對象——提高創業成功率。既然知道針對哪個具體對象提出對策,對象明確的提出對策題就只有一問。又比如 “請就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這道題就沒有明確交代提出對策的對象,因為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哪些我們不清楚,需要從材料中提煉后才能提出對策,所以提出對策的對象不明確答案要點就應該是兩問。由此可知,提出對策題的提問對象明確,答案為一問,只需要回答對策即可;提出對策題的提問對象不明確,答案為兩問,提問對象+對策。
第二,抓題目要求。題目要求一般會對作答進行規范,這一規范其實本身就容易暴露出題目要點的數量。觀察點一般有兩個:一是有無概括說明。如果有概括性說明(全面準確、概括準確、問題定位準確、明確界定問題等),這道題也應該是兩問。比如“1.觀點明確,建議可行;2.語言簡潔,有邏輯性;3.不超過500字。”這就屬于沒有概括說明,提出對策題為一問。又比如“明確界定問題,對策切實可行,不超過500字。”這里的“明確界定問題”便表明了這道題是要概括問題的,同時又有“對策切實可行”,那答案要點必然是兩問——問題+對策。因此,要求里面只要有概括性說明,那提出對策題即為兩問。二是觀察題目字數。提出對策題的字數基本上不超過400字,且題目的要點都是兩問。所以其實題目字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判斷題目問數,但它不能獨立作為判斷題目一問還是兩問的標準,只是用來警醒考生,如果一道提出對策題的字數比較多(一般400字或者超過400字),建議反復確定題目的問題數量。
綜上所述,對于出現在公務員考試當中的提出對策題,一定要把問數審清楚,記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從題干和要求兩個方面入手,保證題目要點全面作答,千萬不可審題疏漏、無故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