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三大題型辨別方式
公務員考試申論中的綜合分析題主要包括3類題型,3種類型的作答思路有一致性,但是具體的答題方法和重點、難點側重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區分3種類型才能保障題型與方法的契合度,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申論復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免費觀看學習申論花木君老師視頻課程。
一、把握題干中的關鍵詞
如果是啟示型的綜合分析題,題干中必然包含“啟示”二字,或者再題干中表明一些主體或區域在解決某問題的過程中嘗試了一些做法,暗示我們再解決相同或相似問題時是否可以參照、借鑒他們的方法,例如在試卷原題問到“閱讀‘給定資料4’”,談談你從中國高鐵、中興通訊和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能分別獲得哪些啟示?”,或者是問到“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請你談談‘給定資料 1~3’對做好這方面工作有哪些啟示。”
相對于啟示型分析而言,另外兩類相對而言更難判斷。如果是解釋型綜合分析常常包含“理解”、“見解”等詞匯。例如,“給定資料 2”中的文章作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請結合“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見解。
二、把握題干中的作答對象
但是,僅僅通過關鍵詞來區分什么是解釋型綜合分析,什么是評論型綜合分析還是稍顯模糊,畢竟將幾個動詞的解析作為絕對的分類標準還是在科學性和嚴謹性方面存在欠缺的。那么,當關鍵詞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時,我們要將關注焦點轉移到作答對象本身。如果是解釋型的綜合分析,作答對象往往內容比較抽象、含義不清,需要做出解釋工作。例如,“結合“給定資料1”,談談你對文中劃線句子“新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力量”的理解。”其中,到底何謂“創造性的毀滅力量”究竟是什么,“創造”與“毀滅”之間的思辨關系在材料中又是如何體現的,都需要我們給出明確的解答。
而反觀評論型綜合分析題,作答對象想要表明的觀點往往一目了然,不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解釋工作,但是對于觀點本身是否合理、是否有可行性需要給出自己的結論。例如,2015“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根據“給定材料2”,談談你的看法。”其中的內容我們更能輕松get到實質,但是針對新技術能否突破屏障這一疑問,我們需要給出明確的回應,無非是四種答案,一是可以突破;而是不可以突破;三是對于突破屏障有一定幫助但是并非決定性作用;四是雖然在突破屏障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還需其他因素給予輔助。
通過以上方法考生們在面對萬惡的綜合分析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判斷出具體類型,從而根據不同的解題方法來迅速應對,把這類題目的分數拿下!大家也可使用步知公考名師大咖課程(花木君/風暴羚羊專欄)復習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