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材料的閱讀技巧
申論考試中除最后一道題大作文采取劃檔制以外,前面的小題都屬于采點給分的相對客觀的題目,而所有的采分點大多是來自材料,也就是說答案從材料中來。能不能在材料中找到這些關鍵信息,決定了我們的申論分數。事實上,申論考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吃透材料,用材料說話。這正是申論考試的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吃透材料即閱讀,指的是從給定材料中找出答題所需的關鍵信息,而第二個環節用材料說話即作答,則是指我們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對這些關鍵信息進行提煉,然后組織成答案。
申論考試中的閱讀理解跟一般消遣式的閱讀和增長知識的閱讀都是不一樣的,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應試。但是在考試有限的時間里,我們要在看似雜亂無章的大量材料中快速、準確、全面地找到答題所需的關鍵信息是有相當的難度的。那么怎么辦呢?
首先,需要了解材料,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其次,需要熟悉材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解材料是指在閱讀之前,我們雖然不知道給定材料的具體內容,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申論材料一些共性的地方。因為雖然給定材料字數多,7000多字,看似雜亂無章,看完頭都疼了,但是如果你了解它,你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有章可循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申論材料都是圍繞同一主題展開。閱讀的時候要去找到這個中心主題,才能抓住材料間的內在聯系,把散亂的材料串起來。這個是我們在閱讀前就需要明確的一個閱讀目標。那么在材料中找這個待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找到材料中體現出來的不好、不完善的地方,包括它的表現、影響、原因、對策。要用找到的同一主題當做主線將碎片化的材料串好,最終才能達到理解的目的。而想要在申論考試當中做到快速有效地閱讀材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整體上去把握給定材料,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和加快閱讀的速度。
申論材料的基本來源分三大類:第一官方類,政府文件、領導講話;第二學術類,學者建議、期刊文獻;第三輿論類,網絡媒體、調研采訪。而材料來源不同,造成給定材料類型也不同,比如新聞報道,相關做法,各方觀點,訪談對話等。申論材料中不同類型的轉換,會造成考生閱讀時候的困擾,也增加閱讀的難度。但是,各位考生需要記住的是不管什么類型的材料其實都是圍繞著社會問題的四要素:表現、影響、原因、對策而展開的。材料分類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重點是知道不同類型能給我們的哪些信息即可,這樣才能提高了我們閱讀的有效性。
申論材料可分為事實性材料以及理論性材料。比如說,材料說國家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接著舉了一堆數據,那這個就是數據性支撐,屬于事實性材料,這些具體數據可以不細看的,我們只需要意識到說的是國家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又比如材料中提到食品加入非法添加劑屬于食品安全問題,接著舉例說瘦肉精研究歷史、用途、危害等等,那么這些屬于具體事例了,也是事實性材料,我們只需要知道這部分內容講的是食品安全問題即可,不需要深究瘦肉精怎么回事。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找出事實性材料支持的有效信息,那么對于事實性材料可以不去細看,這也會大大加快我們閱讀的速度。分清閱讀的主次與輕重,這兩點對于我們整體把握材料很重要,但是怎么靈活運用還是需要各位同學在做題的時候不斷的練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