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寫作角度之新常態
角度(一):提質增效
一、調結構促轉型的主要特征
1.協調發展
2.創新驅動
3.綠色發展
4.共同富裕
5.人民幸福
二、調結構促轉型的基本方向
1.由外延式、粗放型發展轉向內涵式、集約式發展
2.由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轉型
3.由高消耗、高污染式的產業發展轉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
4.從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三、調結構促轉型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1.做實實體經濟,夯實發展基礎。
2.協調“穩”與“調”關系,轉型引領發展。
3.把握轉變內涵,促進企業轉型。
4.加強自主創新,培育競爭優勢。
5.集約利用資源,推進低碳建設。
6.構建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
角度(二):簡政放權
一、簡政放權的概念闡釋
當前簡政放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權,即國務院各部門向地方下放投資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審批等事項,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二是由政府向市場放權,即將本來由政府主導的行政審批、經營管理等事務,完全交給市場,切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作用,增大企業的投資自主權。
三是由政府向社會放權,即在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領域把部分政府職能以授權、委托等方式轉移給相關社會組織、非政府機構承擔,從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二、簡政放權的重要意義
1.可以有效協調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
2.有助于鏟除腐敗溫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3.有利于激發經濟發展內在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有利于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三、簡政放權中存在的問題
1.中央很多好的改革政策還沒很好落地
2.地方政府缺乏整體性的改革謀劃
3.地方政府簡政放權中的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4.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和責任機制亟須建立
四、簡政放權的重要舉措
1.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劃清政府權力的邊界。
2.要處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
3.要制定后續監管措施,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4.以法制方式推進簡政放權
5.地方政府簡政放權不同于中央政府,要做好“領”、“接”等6項工作。
角度(三):新心態
一、當前對“新常態”認識的三個誤區
1.不能淪為實用主義的庸俗論
2.不能成為有口無心的口頭禪
3.不能成為為官不為的擋箭牌
二、積極適應新常態的關鍵
1.適應新常態需要上下一致的共識和自覺
2.適應新常態需要強化辯證思維和法治思維
3.適應新常態需要科學務實的作為
三、積極適應新常態的對策
1.在發展理念上,要樹立以增長促發展、以發展促增長的發展觀。
2.在發展思維上,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3.在發展戰略上,要立足長遠、著眼當前。
4.在發展政策上,要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預調微調。
更多申論資料,請點擊步知公考平臺
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