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理論結合實際
更新時間:2025-07-27 10:07:09發布時間:2021-11-16 17:20:47
小伙伴們,老師是不是反復強調:文章寫作不能過于理論化,要注意結合實例進行闡述。用好了不但可以強化行文的說服力,同時,可以行文增添亮點。因此,本期的申論答題技巧,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在申論文章寫作中如何選取案例,如何通過案例為行文增添亮點。
案例一:(2014年吉林省甲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是一個國家獨有的精神遺產,如果不尊重、不善待,難免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談不上文化發展與文化強國。當前,我國存在的杜甫照片的惡意涂鴉、對《桃花源記》的戲謔趣說、“洋地名”泛濫等現象,無不顯示了當前人們對傳統文華的失敬,傳統文化的精髓離我們越來越遠。因此,有必要尊重、善待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文化自覺,建立文化品格,向傳統文化致敬。
大家覺得這個開篇的第一段寫得如何?
是的,能夠結合實例來進行引述議題,導出總論點,顯得總論點的引出比較自然,而且也比較有說服性。尤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點是案例的典型性,杜甫照片惡意涂鴉、《桃花源記》的戲謔趣說等,這些事件是不是對于我們來說很熟悉的,因此,它能較快地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
那有小伙伴就有疑問了,在考場中我比較緊張,想不起這些哪里來,怎么辦?
小伙伴們,如果你有時間去看一下材料,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案例我們材料中都有,不需要你的積累,只要學會了“用活”材料,案例一下子就來了。
案例二:(2014年國考地市級真題)
塑造健康心態,彌補幸福缺陷,加強社會宣傳教育是助力。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上對心理健康問題存在偏見和歧視,導致很多人遇到心理問題不去就診。為此,需要引導媒體要擔負起輿論引導的重要責任,讓群眾認識到解決心理問題的必要性,勇于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需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參與性較高的宣傳活動,比如,較典型的災區“火紅綢帶心理援助行動”等,可以進一步擴大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和知識普及面,祛除群眾對心理健康的偏見和歧視。此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和優秀人物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蒲松齡面對落第發憤創作、安徒生屢遭失業而自強不息、奧斯特洛夫斯基身殘志堅卻潛心著等這些前人這些感人的經驗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
看了開篇,現在我們來看具體的論述,小伙伴們又覺得這個分論點論述得如何呢?
是的,這個分論點論述得還是比較充分的,而且能夠采用舉例論證,不但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同時,也強化了行文的論證力度。而且,所選的例子同樣是來源于材料中的。
在具體的寫作中又有小伙伴發難了,老師,訓練了很多篇文章,我還是寫不出來,難道是我的積累不夠嗎?
小伙伴們,的確積累不夠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沒有學會“用活”材料。看,將這些相關的案例融入具體的寫作中去,你的內容不就出來了嗎?所以,小伙伴們下去要注意學會“用活”材料了哦,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寫不出內容的“困境”。
此外,小伙伴們在結合實例進行闡述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點,避免走進誤區?
一、閱卷老師說了,文章要結合實例進行闡述可以增添行文的亮點,因此,不管三七二之一,開篇的第一段,每個分論點中不管適合不適合,我每個分論點都結合實例進行論述。
總結:這種做法是比較極端的,在選用案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的案例與你的具體內容是相契合的,如果不是,那寧愿不要,否則,亮點沒有添加成,反而弄巧成拙。
二、閱卷老師建議我結合實例進行闡述,我就結合實例進行闡述。具體的情況是:到材料中摘抄一個案例,不對它進行說明,也不管前后的銜接是否連貫,就將內容穿插到行文中去。
總結:這是不行的,你采用這個案例的目的就是為了來論證你的觀點,不對其進行進行說明,或不結合內容進行闡述,這個案例的作用是沒有體現出來的,反而,讓閱卷老師多了一個扣分的理由,這個需要注意。
更多申論資料,請登錄步知公考平臺
請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