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題之概括全面、準確
更新時間:2025-07-27 09:47:46發布時間:2021-11-16 17:01:21
對于很多小伙伴來說,概括題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做到全面、準確。因此,本期的申論答題技巧,小編就結合具體的案例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概括題如何做到全面、準確。
案例(2012年國考地市級第一題):
“缺失”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輕松感缺失。諸多職業群體易緊張、焦慮和抑郁,幸福指數下降。二是公平感缺失。部分人接受不平衡、不公平信息產生心理失衡。三是安全感缺失。對未來缺乏安全預期,出現信任和誠信危機。四是歸屬感缺失。出現被邊緣化的“社會隔離”人群。五是同情感缺失。社會對心理疾病存有偏見和歧視。
分析:
歸納概括類試題,所測查的是申論最基本的能力——閱讀理解與信息整合能力。在作答這一類試題時,如何做到內容全面,要記住“21字”口訣。即:內容來源于材料、概括對象要明確、整合層次需分明。
第一,內容來源于材料。所有的作答都是要從材料中推導而來。切忌自我總結與闡述。要避免主觀臆斷。一般來說,每一道概括題的范圍都會在題目中給定。案例的試題答題范圍是“給定資料2”。而“給定資料2”的2-6段中,就分別涉及到不同的社會心理缺失的現象。比如,第二段是用網絡調查數據指出“70﹪—80﹪的人都感到壓力大”、“心理放松,宣泄郁悶的機會和渠道越來越少”,就是在用數據說明當前社會中在職人員的壓力大,缺乏“輕松感”。根據這一方式,可以發現,第三段涉及的是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傳播公眾,缺失的是“公平感”;第四段涉及的是信用與誠信危機,缺失的是“安全感”;第五段涉及的是陌生感增強,缺失的是“歸屬感”;第六段涉及的是社會對心理疾病還存有偏見和歧視,缺乏的是“同情感”。至此,整個材料信息點全部把握到位,作答也就全面具體了。
第二,概括對象要明確。在作答時,要帶著概括對象進行閱讀材料,將對作答有用的關鍵句、關鍵詞標記出來,這樣閱讀的針對性比較強,可以節省部分時間。本題是讓我們概括是社會心理缺失的表現。在閱讀材料時,對于心理現象等關鍵詞也就可以直接標記。
第三,整合層次需分明。一般來說,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對內容進行歸納、整合。案例就是依據材料順序進行整合與層次的劃分,切忌找到一個信息點就寫一個。
總結:
如何做到不遺漏信息點,一方面,對于題目要求一定要明確,問什么答什么;另一方面,對于每一段材料的核心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更多申論資料,請登錄步知公考平臺
請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
案例(2012年國考地市級第一題):
“缺失”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輕松感缺失。諸多職業群體易緊張、焦慮和抑郁,幸福指數下降。二是公平感缺失。部分人接受不平衡、不公平信息產生心理失衡。三是安全感缺失。對未來缺乏安全預期,出現信任和誠信危機。四是歸屬感缺失。出現被邊緣化的“社會隔離”人群。五是同情感缺失。社會對心理疾病存有偏見和歧視。
分析:
歸納概括類試題,所測查的是申論最基本的能力——閱讀理解與信息整合能力。在作答這一類試題時,如何做到內容全面,要記住“21字”口訣。即:內容來源于材料、概括對象要明確、整合層次需分明。
第一,內容來源于材料。所有的作答都是要從材料中推導而來。切忌自我總結與闡述。要避免主觀臆斷。一般來說,每一道概括題的范圍都會在題目中給定。案例的試題答題范圍是“給定資料2”。而“給定資料2”的2-6段中,就分別涉及到不同的社會心理缺失的現象。比如,第二段是用網絡調查數據指出“70﹪—80﹪的人都感到壓力大”、“心理放松,宣泄郁悶的機會和渠道越來越少”,就是在用數據說明當前社會中在職人員的壓力大,缺乏“輕松感”。根據這一方式,可以發現,第三段涉及的是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傳播公眾,缺失的是“公平感”;第四段涉及的是信用與誠信危機,缺失的是“安全感”;第五段涉及的是陌生感增強,缺失的是“歸屬感”;第六段涉及的是社會對心理疾病還存有偏見和歧視,缺乏的是“同情感”。至此,整個材料信息點全部把握到位,作答也就全面具體了。
第二,概括對象要明確。在作答時,要帶著概括對象進行閱讀材料,將對作答有用的關鍵句、關鍵詞標記出來,這樣閱讀的針對性比較強,可以節省部分時間。本題是讓我們概括是社會心理缺失的表現。在閱讀材料時,對于心理現象等關鍵詞也就可以直接標記。
第三,整合層次需分明。一般來說,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對內容進行歸納、整合。案例就是依據材料順序進行整合與層次的劃分,切忌找到一個信息點就寫一個。
總結:
如何做到不遺漏信息點,一方面,對于題目要求一定要明確,問什么答什么;另一方面,對于每一段材料的核心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更多申論資料,請登錄步知公考平臺
請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