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概括題題型精析(四)
更新時間:2025-07-27 22:32:25發布時間:2021-11-15 15:33:42
歸納概括題型的作答應注意有較強的邏輯性,答案表述要以適當的邏輯關系分層分條作答。這種邏輯關系有近期—長期的時間關系,有總—分的包含關系,有政府—企業—組織—個人的等等分類,依據不同的題目,采用不同的邏輯組織形式。
通常,每一類題型依據其本質,結合其題目本身的要求和作答的具體情況,一般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類概括題,一類是主題類概括題,這里我們先了解單一類概括題。
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備考和有過考試經驗的考生對于申論的幾個要素有比較清楚的了解。申論答題的基本要素包括:問題、原因、影響(意義、危害)、對策(啟示、經驗、教訓)。歸納概括題主要涉及其中的問題、原因、影響這幾個因素。
單一類概括題即要求考生根據給定材料中的問題/原因/意義/作用/危害性等其中一項進行歸納和概括。其中,概括問題和原因考察頻率最高。作答此類題型的關鍵在于,考生需要對每一則材料的核心內容有清晰、全面、準確的了解。單一型概括問題常見的有概括問題類、概括原因和概括意義三類。
單一類概括題又可以分為3類常考題型:第一種是概括問題。要求考生歸納給定材料中負面的材料所反映的需要解決和避免的問題,或者某一個材料主題或主體行為所面臨的困難。第二種是概括原因,即要求考生根據材料所反映的問題探究其深層次的內涵,或者就某事件、作答成功的根源進行分析和概括。第三種是概括意義、影響等,包括歸納材料反映的某類事實、案例、問題、原因的意義或某類事故、問題存在的危害。
單一類概括題雖然分值不多,但難度不算小,一般考生都能答出一部分內容,但很難做到全面和簡練。因此在備考中,應首先培養和提升歸納概括能力,為成“公”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里以2014年國考(副省級)真題第一題為例,具體探討如何解題。
一、“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解析:這一題實際上是要求考生結合給定資料2的內容,概括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屬于單一類概括題中概括問題類題型。
資料2第二段介紹了在職工作人員壓力較大,產生職業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職業群體容易緊張、焦慮和抑郁,屬于輕松感缺失。第三段則主要介紹了因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的公平感缺失問題。第四段雖然也描述了焦慮、恐懼、迷茫心理,但是落腳點在信任和誠信危機,安全感缺失。第五段首先介紹了“白領階層”的焦慮心理,此處可同第二段在職工作人員的焦慮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隨后介紹了收入較低人群及心理“無根”人群等的孤獨無助感,屬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虛迷茫。第六段則主要闡述心理健康疾病復發增高,社會對心理疾病存有偏見和歧視,屬于同情感缺失。
因此,本題可從輕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個方面分別組織答案。
更多申論資料,請點擊步知公考平臺
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
通常,每一類題型依據其本質,結合其題目本身的要求和作答的具體情況,一般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類概括題,一類是主題類概括題,這里我們先了解單一類概括題。
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備考和有過考試經驗的考生對于申論的幾個要素有比較清楚的了解。申論答題的基本要素包括:問題、原因、影響(意義、危害)、對策(啟示、經驗、教訓)。歸納概括題主要涉及其中的問題、原因、影響這幾個因素。
單一類概括題即要求考生根據給定材料中的問題/原因/意義/作用/危害性等其中一項進行歸納和概括。其中,概括問題和原因考察頻率最高。作答此類題型的關鍵在于,考生需要對每一則材料的核心內容有清晰、全面、準確的了解。單一型概括問題常見的有概括問題類、概括原因和概括意義三類。
單一類概括題又可以分為3類常考題型:第一種是概括問題。要求考生歸納給定材料中負面的材料所反映的需要解決和避免的問題,或者某一個材料主題或主體行為所面臨的困難。第二種是概括原因,即要求考生根據材料所反映的問題探究其深層次的內涵,或者就某事件、作答成功的根源進行分析和概括。第三種是概括意義、影響等,包括歸納材料反映的某類事實、案例、問題、原因的意義或某類事故、問題存在的危害。
單一類概括題雖然分值不多,但難度不算小,一般考生都能答出一部分內容,但很難做到全面和簡練。因此在備考中,應首先培養和提升歸納概括能力,為成“公”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里以2014年國考(副省級)真題第一題為例,具體探討如何解題。
一、“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解析:這一題實際上是要求考生結合給定資料2的內容,概括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屬于單一類概括題中概括問題類題型。
資料2第二段介紹了在職工作人員壓力較大,產生職業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職業群體容易緊張、焦慮和抑郁,屬于輕松感缺失。第三段則主要介紹了因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的公平感缺失問題。第四段雖然也描述了焦慮、恐懼、迷茫心理,但是落腳點在信任和誠信危機,安全感缺失。第五段首先介紹了“白領階層”的焦慮心理,此處可同第二段在職工作人員的焦慮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隨后介紹了收入較低人群及心理“無根”人群等的孤獨無助感,屬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虛迷茫。第六段則主要闡述心理健康疾病復發增高,社會對心理疾病存有偏見和歧視,屬于同情感缺失。
因此,本題可從輕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個方面分別組織答案。
更多申論資料,請點擊步知公考平臺
登錄步知公考社區,和同伴一起學習申論